快速了解學術期刊目錄級別、選刊、行業(yè)刊物等解決方案
文章是一篇有關新聞傳播類論文,主要對于當前文化傳播與新聞編輯發(fā)展應用管理政策的新要求方式,還有就是對于新聞傳播改革模式的運用等等。本文選自:《新聞與傳播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為順應時代要求,進一步提高刊物質量,并在現(xiàn)有辦刊條件下盡可能擴大刊物容量,新聞與傳播研究雜志自2004年起改出大16開版。改版后刊物將秉承其一貫宗旨,繼續(xù)發(fā)表國內新聞學和傳播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力爭體現(xiàn)國內本學科學術研究最高水準。
摘要:在文化傳播的各種載體中,編輯主體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由于編輯工作的對象具有各種不同的性質,于是便分出諸如學術編輯、文藝編輯、美術編輯、新聞編輯等等不同類型的編輯。其中,新聞編輯是各種編輯最基本、最大量的一個類別。無論從事哪種新聞工作的編輯,都是以新聞信息為對象的、在有意的文化傳播中,具有共同特性。
關鍵詞:文化傳播,新聞編輯,傳播藝術,新聞發(fā)展,新聞傳播論文
一、文化創(chuàng)造與文化傳播
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社會文明就是在文化創(chuàng)造與文化傳播中進行的。“廣義的文化有三層含義:一是自然的文化,即人類認識自然,改造環(huán)境,賦予它們人的因素。這是大自然的人化過程。二是社會的文化,即人類建立社會、組織生產、創(chuàng)造自身活動條件的群體智能與業(yè)績。這是人的社會化過程。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類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構建共同的心理狀態(tài)與文化結構。這是人類精神文明化的過程。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往往泛指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精神文化的創(chuàng)造不同于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人們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直接動機是滿足自身的生存需要,而創(chuàng)造精神文化的直接動機則是要把自己所得到的某種信息傳達給別人,并和其他人共享精神文化的成果。創(chuàng)造精神文化既是人類社交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精神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傳播。文化傳播是人類進行社會交往、形成社會關系的機制,是人類精神智能的表現(xiàn),也是通過空間擴展和通過時間延續(xù)人們關系的手段。如果某種文化的傳播停止了,那么,這種文化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人類創(chuàng)造文化的目的是為了傳播文化,而文化傳播也始終伴隨著、推動著文化創(chuàng)造。有聲語言文化的傳播與口頭語言文化的創(chuàng)造是相輔相成的,書面文字的傳播與書寫符號文化的創(chuàng)造是相輔相成的;影視報刊等傳播方式與近代大眾媒介文化的創(chuàng)造,也是互為因果、互相推進的。因此,文化傳播,也是一種文化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傳播方式也是對新的文化結構的締造。
“文化既然是人類的一種智能和手段,那么,文化智能的表現(xiàn)和文化手段的施展,就是人類‘以文化治天下’的創(chuàng)造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用語言、文字、音響、圖象、造型等把世界和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以及改造的成果符號化的過程,即人類頭腦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意識、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知識材料,按特定的符號規(guī)范、組合構成文化工程的過程。這個工程的結果便是文化知識成果,也可以說是精神產品,如圖書、期刊、報紙、雜志、.畫展、文藝節(jié)目表演、文化陳列等各種具體的文化建筑物。這些成果,是人類借以生存和發(fā)展、交流與傳播,并用來滿足人們的審美享受和精神需要的。
編輯活動是參與人類文化創(chuàng)造的社會活動。編輯活動的基礎是文化生產,編輯活動的過程是文化產品的生產過程,編輯的成果又是可以傳播的文化成果。從另一個意義上說,文化生產正是通過人類的編輯活動而締結為成果,構成文化系統(tǒng),并進人社會傳播網(wǎng)絡的。我們從文化創(chuàng)造與文化傳播的關系及程序中,可以看出編輯活動在其中發(fā)揮著關鍵的、重要的作用。
二、新聞編輯的特性
1。新聞編輯的廣泛性
新聞編輯是建立在廣泛采集新聞素材的基礎之上的。新聞編輯的對象是新聞稿件,新聞報道要求把人們日常的各個方面—生產勞動、政治關系、經(jīng)濟活動、科學技術、社會現(xiàn)象、重大事件、自然環(huán)境、甚至宇宙、太空所發(fā)生的各種重要現(xiàn)象報道給人們。其范圍之大、之廣無所不至、無所不包。人類社會的信息源是那樣的豐富、復雜、多種多樣,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上被新聞機構、新聞編輯(記者)采集出來,構成新聞編輯的素材,這些素材越是廣泛、越是豐富,新聞編輯的用武之地就越廣闊,編輯的基礎就越雄厚。
2,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新聞編輯的直接結果,是使新聞情報信息進人傳播渠道,參與社會交流。因此,新聞編輯必須注重時效。新聞的時效性,其特點就是新。讓最新的情報信息得以迅速傳播,產生社會效益,是新聞編輯不同于其他類別編輯的特殊之處。如果編輯新聞的過程拖得過長,那么,新聞就會變成舊聞。因為新聞的本源就是事實,事實總是同事實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動相聯(lián)系的,迅速及時的予以報道,才能體現(xiàn)新,新才能產生時效,才能在受眾中引起反應。新聞的時效性決定了新聞編輯必須能夠及時地決定對一些新聞稿件是擇取還是舍棄。
3.新聞編輯的導向性
新聞導向有正負之分,具有不同質的導向結果。編輯主體作為“傳播與受眾統(tǒng)一體”的中介,一方面,建立起作者與讀者的傳播關系,并在傳播場中控制傳播流向;另一方面,編輯將選擇、加工并通過物化(載體)的新聞產品,有意識地向受眾進行信息、知識和思想傾向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導。編輯主體以社會文化代表的資格行使和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通過新聞稿件的采編程序,裁決其可否進人社會文化傳播系統(tǒng)。這樣就決定了編輯導向的基本含義:W充任社會文化的代表,對社會具有協(xié)調、穩(wěn)定的功能;(2)對將進人傳播過程中的文化產品按一定標準進行鑒審和傳播流向的調節(jié);(3)以民族的傳統(tǒng)理性,社會的一般常規(guī),完善或控制公眾的人格、志向和規(guī)范行為;(4)以文化功能啟發(fā)蒙昧,引導輿論。
三、新聞編輯選擇及其社會價值
特殊的智化勞動—編輯實踐,在精神生產中發(fā)揮著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F(xiàn)代編輯作為信息智化的承擔者,通過優(yōu)化、選擇,間接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向自己的受眾進行知識和信息傳播。例如新聞編輯就是代表社,會,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載體對讀者、聽眾、觀眾在思想意識、情緒、意志、行為上加以啟發(fā)、調節(jié)和導向,使其精神走向最大限度的與社會的思想、道德、行為規(guī)范相一致。
在一定意義上,精神生產、文化傳播的流程就是選擇 的流程,而選擇又是編輯實踐的重要特征。我們之所以使用“編輯選擇”的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國自古就有所謂“選學”,這是專門從事文化選擇的學問,如詩選、文選等文學選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著名的《唐詩三百首》則是從眾多唐人詩歌中選擇出來的。當然,文化締構的選擇原則,涉及的選擇范圍要比文學選擇的范圍大得多。由于社會性質不同,政治需求不同,其選擇原則便有不同的要求。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今天,要特別注意文化締構的選擇性原則,要將那些科學、健康、積極推動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fā)展的先進文化因素,選擇到社會主義新文化中來。其次,是因為選擇與編輯活動密不可分,選擇是編輯主體作用于編輯客體的中介。
硬核推薦閱讀
SCIE
SCIE
SCIE
SCIE、SSCI
SCIE
SCIE、SCI
SCIE
SCI、SCIE
SCIE
SCIE、SCI
SCIE
SCIE